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WEB2.0 > 正文
文字大小:

认识1.0产品,理解2.0服务

未知 赢时代小编 2010-06-29 01:30 次阅读


也许和你一样,我每天使用的服务也只有很少的几个,Gmail,Flickr,微博,Google阅读器,豆瓣,淘宝。当2.0的产品完全和生活融入一起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些产品中迸发的激情和创作力量从未如此繁盛和动人心魄。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的例子,挺有意思: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文中举例雅虎和开心网,前者很容易让用户看懂产品结构,后者则不然。晚上我一直在想,究竟2.0的开心网和1.0的雅虎门户有哪些差异,让用户无法一眼看懂产品结构。


让我们重新回到2003年概念兴起的时候我们给Web2.0的解释

 


Web 2.0,是相对Web 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 2.0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这段枯燥生涩的解释存在的意义至少了我们Web 2.0产品的两个特征:


1,大众参与。


2,可读写。


简单的两点直接告诉我们:1.0的雅虎产品结构是以信息展示为核心的组织结构。2.0的开心网是以人为出发点,解决人与信息契合的组织模型。UGC类的产品结构在先天存在难以描述的特性,如2.0的开心网,用户没有必要去理解产品结构。


但是,作为相关产品设计师而言,则需要认真分析考虑这张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产品结构图,拿社交网络来看,初看起来,我们也许可以绘制非常精简的的产品结构。如下图:


 




 

自觉不自觉的,我们会发现我们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其中的结构,原来是因为所有的社交网络把这些“工具”都作为了标配,比如管理个人资料,加好友,去小组发言,在广场看资讯。当一件事情可以不用思考就能做好的时候,你懂,它已经开始比较危险了。


既然,1.0的产品是对信息的组织,2.0的产品是对人与信息关系的组织,真正值得思考的产品结构应该在于“人”身上。抛开标配的“工具”,你的用户群究竟需要怎样的关系网络?所有的结构和布局都是为了服务好我们的用户。继续拿开心网的例子,再深入一点,当我们开始理解用户为什么要传头像加小组和隔壁办公室小妹玩在线游戏的时候,开始理解用户是如何读和写信息的,需要我们思考更深入的一张信息结构图。引用如何用社交模型构建Web2.0服务?如下图。

 


 

 

在社交网络中,用户读写信息有四个维度,首先是自己的“a-List”,这部分输出的信息最有价值的是Update,其次是Contacts,崇拜某个人喜欢某个人去关注一下,加为友邻,越真实越能促进活跃信息的产生,接着是Groups,信息越有趣则信息流动越快,最后,是类似Digg的信息广场,产品要充分考虑能使“最好”的信息自动浮出水面。加朋友就像“君子好俅”,君子就需要“我”至少有个还不错的名字和头像,写上几篇生活心得或者游戏中的战绩。加小组如同“富而好礼”,跟几个朋友留言聊的不爽,拉一个小组织出去继续聊,只有自己表达信息“富有”,才能把好东西输送到小组中。。。每个节点都是相互关联和耦合关联的,究竟安排和布局怎样的产品结构,是“标配”还是“简配”,则是需要针对用户群认真思考。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理解2.0服务结构每一处都是关键,每一点都饱含策略。


看来,仅从产品结构狭隘来看:1.0的Web产品是对信息的组织,传统而工整的分类形式决定了结构容易理解。2.0的Web服务是对关系和关系背后信息流动的理解,更多的结构在冰山下面。


最后,相信优秀的产品背后一定有其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安排,思考其结构,至少也胜读千页书吧。

您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QQ书签 百度搜藏 Google书签 新浪ViVi 雅虎收藏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发表评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新文导读
    推荐阅读

    向招商银行学习如何利用微博做网络营销

    向招商银行学习如何利用微博做网络营销中午在通山中行看了本杂志《银行商学院》,其中有篇文章是介绍的银行业如何做网络营销,文章主要讲述招商银行和光大银